登錄站點

請由此登入

查看日誌|返回日誌列表

~證嚴法師開示法語分享~~回復本性 自然之美 ~~~

標籤2014  2014-04-19 08:19
E-mail 列印
Next

(相片提供:慈濟基金會)

修行學佛重要的不在於「境界」,最主要的應是「自然」,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帶有一分很美好的自然之美,只是多數人受到後天社會習氣一層一層的薰習,使得習慣變壞了。不能順於自然則所追求的理想與環境經常會互相違背,只要順於自然就是美的境界,也就是天性。

學佛常會聽到「反觀自性」這句話,平常人經常使心念緣著外面的境界奔馳忘返,不知反觀自照、回到自己的本性上來探討生從那裡來?該做什麼事?若能徹底瞭解自性,便是「明心見性」,這也是修行最主要的目標。

急流中游泳吟詩

孔子有一回來到龍門瀑布,見瀑布非常壯觀,他站在低處看急水浪花從高處直奔而下,又看到溪水滾動奔流、波濤非常湍急,因此形容道:「水瀉二萬四千尺,浪花直衝四十里。」可見波浪多麼壯觀。

孔子看那雄壯的景色不禁入神,忽然間,他發現遠處有一個人在瀑布的急流中沉浮著,便趕緊要學生們準備救人。正當準備之際,那水中的人卻一直靠過來,原來他是在游泳,他在水面上悠哉悠哉,還逍遙自在地吟詩呢!深廣的溪流,湍急的浪濤,在這雄偉的境界中,他卻能安然自在唱歌吟詩,好像很輕鬆,浪濤對他而言,根本不構成威脅。游泳的人很高興地爬上岸來,孔子很好奇地問他:「你在激流之中游得這麼逍遙自在,到底有什麼特別的道力?」

有歡喜心則隨緣自在

泳者簡單地回答:「我並沒有特別的道力,只是喜歡水呀!而且我習慣在水中游泳,並不覺得瀑布的水很湍急,這是我喜歡的自然境界呀!」孔子一聽大有所悟。

孔子對國政曾失望地說:「邦無道則隱」,也就是國家政治混亂時,他寧願隱居起來。但是,當他看到這位泳者在激流之中逍遙自在,便深深地覺悟到:「在險惡混亂的環境中,只要抱著歡喜、無爭的心態,未嘗不是很好的修養場所。」

人能創造環境之美

現在的社會有時使人感覺到缺乏安祥和樂的氣氛,優美的環境被混亂的人們所破壞,若無擾亂的人,就不會有混亂的社會。不滿現實的人,易把美好的環境一下子就變成醜陋的場所,湮沒了自性之美。

我在板橋演講時,體育館的座位極差,擴音設備並不好,椅子也不夠用,許多人席地而坐,雖然聽講的環境條件不很好,但是,我在臺上演講,可以感受到很祥和的氣氛,這種境界多美。人能創造環境的美,環境不能塑造人的美。醜陋的環境,只要有一群祥和的人在,自然也會漸漸變得祥和美好,修行在任何環境中,要能使環境更美,人心也能更美。

亮心燈反照自己

人只要有一口清新自由的空氣,呼吸順暢,我想,這就是最逍遙自在的人生。像那位在浪濤中游泳的人,只因為他喜歡,「自然」環境,因此自得逍遙,沒有人我是非的紛爭。

希望人人時時刻刻反觀自性,不要讓眼睛一直往外看,不可把心燈只照於外面,應該反照自己。不要讓心馳逐於外,只看到別人的錯、別人言語不好聽,不懂得心光反照自性,那是自己真正的錯,請諸位多反省、多用心呀!

※本文摘自:《慈濟道侶》164 期

延伸閱讀文章:
分享 791 次閱讀 | 2 個評論
全部(3)

留下腳印
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