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錄站點

請由此登入

查看日誌|返回日誌列表

好美的鑽石 只要你有擁有的命 3 光之山(柯伊諾)

標籤美的  2010-08-05 10:28

“光之山”鑽石

    “光之山”鑽石(The Koh-I-)它是英國王室珠寶的一部分,它來源於印度,英國1849年在戰爭中把它掠奪過來。這顆鑽石給女性擁有者帶來好運,給佩戴它的任何男性帶來厄運或死亡。2009年2月,印度獨立領導人甘地的曾孫圖沙爾呼籲英國歸還英王冠上的“光之山”鑽石。
  

簡介

  英文名稱koh-i-noor diamond 歷史名鑽。產于印度可拉(kollur)礦山,原石據說重達800克拉。最初磨成玫瑰型,重191克拉(186.5舊克拉)。1526年曾歸蘇丹 巴卑爾所有。後來成為莫臥兒帝國的珍寶。1738年又成為波斯王納狄爾沙赫的戰利品。1850年歸英國王室所有。1862年為除去上面的瑕疵,將其重新琢磨成圓鑽型,重量減至108.93克拉。據介紹,此鑽顏色偏灰,色級不高。美國寶石學家曾將其估價為70萬美元。

  “光之山”鑽石1895年被獻給英國女王維多利亞,鑽石鑲嵌在英國女王母后王冠上,保存在倫敦塔。這顆鑲嵌在王太后皇冠上的“光山”鑽石被認為受到永久的詛咒。印度有句諺語曾如此警告:“擁有這顆鑽石的男人將擁有全世界,但也會厄運上身,只有上帝或女人戴上它才能平安無事。”1937年,她戴上鑲著光山鑽石的王冠參加夫婿英王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。而喬治六世五十六歲即過世。

歷史

  這顆鑽石曾引起印度政府與英國王室發生紛爭,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四世紀,此後謀殺及叛變事件與這顆鑽石如影隨形。鑲嵌在英國女王母后王冠上的“光之山”鑽石十八世紀波斯皇帝納迪爾沙進攻蒙兀兒帝國,他所想要的就是這顆美鑽。在遍尋無獲之際,有名後宮妃嬪暗示他,鑽石藏在蒙兀兒蘇丹的頭巾之中。當波斯皇帝檢查蘇丹的頭巾並從中找出這顆鑽石時,鑽石的大小及光輝使他大吃一驚,忍不住大叫了一聲“光之山” 。光山鑽石即由此得名。

  但八年後,納迪爾沙遭到暗殺,他手下一名將軍將這顆鑽石拿到喀布爾獻給阿富汗王朝,後來幾經輾轉,十九世紀將它再次帶回印度的是錫克王國的蘭吉特辛哈,可是在他死後,錫克王國就被消滅,光山鑽石也隨著印度國王一起由東印度公司呈獻給維多利亞女王。後來維多利亞女王將這顆186carats的鑽石重新切割成約108carats增其光彩度,並和切下的碎鑽一起鑲在王冠上。

爭議

  2009年2月,印度獨立領導人甘地的曾孫圖沙爾呼籲英國歸還英王冠上的“光之山”鑽石。圖沙爾呼籲當局採取更多的行動以使包括“光之山”鑽石在內的其它珍寶回國。“光之山”鑽石1895年被獻給英國女王維多利亞,鑽石鑲嵌在英國女王母后王冠上,保存在倫敦塔。任甘地基金會主席的圖沙爾稱:“印度是光之山鑽石的合法主人。如果英國皇室的珠寶被一名阿拉伯酋長所佔有,那麼英國肯定會感到不高興。我希望光之山鑽石能夠回歸印度。歸還它將是對英國對其殖民印度歷史的贖罪。”

 
 
分享 757 次閱讀 | 0 個評論
全部(1)

留下腳印
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