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新生寶寶長“馬牙”或鵝口瘡,應該怎麼處理?

这边文章从这里开始讲起<p>  新生寶寶長“馬牙”或鵝口瘡,應該怎麼處理?</p><p>  牙齒保健新生寶寶長“馬牙”或鵝口瘡,應該怎麼處理? 很多人認為,因為新生寶寶沒有牙齒,不會有蛀牙,所以寶寶的口腔並不需要關注。但事實上,新生寶寶的口腔也會有很多突發的情況,需要爸爸媽媽們留意。比如,馬牙和鵝口瘡,在新生寶寶口腔中出現幾率就比較高。長馬牙許多媽媽會發現,才幾周大的小寶寶,上齶中線附近和牙齦邊緣上有黃白色的類似囊泡樣的小點,這是長牙了嗎?其實不然,這是一種叫上皮珠的東西,俗稱馬牙或板牙,並不是真正的乳牙。馬牙對健康並無影響,不妨礙哺乳,寶寶也一般不會有不適感,媽媽們毋需理會它們,很快就會自動消失。1什麼是馬牙?馬牙是發生在新生兒口腔上齶部位的囊泡,直徑在1~3毫米,因為含有角質而呈現黃白色。馬牙看起來像是一個個牙齒,但並不是真正的牙齒。2馬牙是如何形成的?馬牙形成的確切原因還在研究中,目前公認它們是牙板和唾液腺的殘餘。寶寶在媽媽肚子裏時,形成牙齒和唾液腺的上皮細胞一般在乳牙形成末期就退化吸收了,有少部分未被吸收的,會一直存留到寶寶出生,在牙齦上形成黃色或白色的牙齦囊腫,即上皮珠或稱馬牙。(圖片來源:yandex.ru)有時候這樣的上皮珠也會發生在上齶的中縫部份。(圖片來源:yandex.ru)3為什麼我的寶寶會長馬牙?其實每五個新生兒中就有四人會出現馬牙,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哦!寶寶剛離開媽媽的肚子需要快速適應新的外界環境,皮膚、粘膜都會有很多表現,口腔粘膜也不例外。4馬牙有什麼危害嗎?馬牙本身是無害的,亦不具有傳染性,也不會對乳牙和恆牙造成影響。如果寶寶出生幾周內不長馬牙,一般就不會長了。5馬牙該如何治療?馬牙不需要治療,一般兩周~兩個月左右就自行消失了。寶爸寶媽看到馬牙時,切忌用力擦拭或用針挑破,這樣既會擦傷寶寶嬌嫩的口腔粘膜,還會有繼發感染、炎症的危險。此時,做好寶寶的常規口腔衛生就好。鵝口瘡鵝口瘡是一種口腔裏的真菌感染(白色念珠菌),在嬰幼兒中常見。嬰兒的口腔黏膜上會有散在或成片的白色膜狀物,一般情況下,患鵝口瘡不痛不癢,但嚴重時嬰兒會哭鬧、拒哺、有時還會發燒。鵝口瘡不影響寶寶的健康,但經常、反覆發作令媽媽們緊張、心疼不已。1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白色膜狀物呢?這是口腔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。念珠菌有很多菌屬,最主要的就是白色念珠菌。這些念珠菌廣泛存在於人體的皮膚、口腔、胃腸道、泌尿生殖系統之中,平常沒有表現,只有在身體免疫力低下或菌群失調的情況下才會發病。嬰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好,容易感染念珠菌從而出現癥狀。2餵養方式對鵝口瘡的影響有研究表明,人工餵養的嬰兒特別容易感染鵝口瘡,因為配方奶中有大量乳糖,會改變口腔環境的PH值,菌絲喜歡在這種環境裏生長繁殖。而母乳中有大量的保護因子,比如免疫球蛋白、乳鐵蛋白、溶解酵素等,它們會在嬰兒的口腔內形成一層保護膜,避免感染。另外,人工餵養所用的奶嘴對寶寶柔弱的口腔黏膜是異物刺激,會產生間歇性的機械性創傷,易引起白色念珠菌感染。所以說,媽媽們要盡量母乳餵養,這樣既經濟實惠,更有利於寶寶的健康。如果因為某種原因無法母乳,只能用人工餵養的方式,一定要注意餵奶前將奶嘴消毒,別為了怕麻煩而省略這個步驟,不然,被你省略掉的還有寶寶的健康。3母親把鵝口瘡傳染給寶寶的途徑看見可愛的寶寶,媽媽們總會忍不住抱著他們親吻,或是吻寶寶的臉頰、額頭,或是吻寶寶紅紅的小嘴唇。但是,親吻寶寶的小嘴唇可不是個好習慣,這會在母嬰的口腔之間傳播微生物。有研究表明,20-70%的寶寶因為被媽媽親吻嘴唇而感染白色念珠菌。為了寶寶的健康,媽媽們要把這個壞習慣改掉,親吻其它部位一樣可以表達愛。4母親也會感染鵝口瘡乾燥光滑的皮膚是一道天然屏障,保護我們的機體免受念珠菌的粘附,然而,當寶寶吸吮媽媽乳房時,會讓乳頭和乳暈長期浸泡在乳汁中變濕,也會造成媽媽們局部感染念珠菌。媽媽感染念珠菌的表現為:皮膚灼熱、紅斑、刺痛,繼而傳染給寶寶。哺乳期的媽媽一定要搞好乳房衛生,每次喂完奶要洗乾淨乳頭、乳暈,保持乾燥。同時,別忘記維護好寶寶的口腔衛生,每次吃完奶,要幫寶寶清洗口腔,這才是合格的媽媽!5感染了鵝口瘡怎麼辦?一旦發現寶寶有了鵝口瘡,媽媽們也不用太驚慌,每天用2%的蘇打水擦洗寶寶口腔兩次即可,白色念珠菌最怕鹼性溶液,因其可抑制它們的生長繁殖。如果發現效果不佳,就要尋求醫生的幫助,醫生會根據寶寶的情況開藥,同時也會告訴你一些注意事項。珠海睇牙</p>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