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台灣原住民神話與傳說 賽夏族

賽夏族
神話背景
賽夏族的遷徙發展,由於缺乏文字記載,只能從口耳傳說與分佈地的開發史學中,大致可以知道在賽夏族人流傳的口述歷史中,瞭解早期的賽夏族的活動範圍很大,涵蓋苗栗、台中交界的遼闊山區和海岸平原地區;由於陸續受到泰雅族人、漢人擴張勢力的壓迫,大約是在200多年前輾轉退遷至現今居住區域,目前賽夏族依居住地理的差異,劃分為南北賽夏兩大群;
南賽夏主要聚落分佈包括:
(1)南庄鄉東河的東河社區、鵝公髻山、大竹園、三角湖、加拉灣、中加啦灣、向天湖等地。
(2)南庄鄉蓬萊村的蓬來、八卦力、大湳、大坪、二坪等地。
(3)獅潭鄉百壽村的百壽社區、馬麟、圳頭、崩山下等地。
北賽夏主要聚落分佈包括:
(1) 大隘村的五峰、上大隘、高峰、茅圃等地。
(2)花園村的比來附近。
南北群的地理位置因行政區域劃分不同,週遭的人文環境也有差異,南賽夏群多環繞在客家聚落之間,與客家人接觸比較頻繁,文化也明顯受影響,北賽夏族則長期與泰雅族部落混居,受泰雅文化的影響更為強烈。根據2006年人口調查,賽夏族人人數增加至5402人。

巴斯達隘(Pasta’ai)的由來
根據賽夏族的習俗,每隔二年要舉行一次巴斯達隘(矮靈祭)祭典,每隔十年就舉行一次大祭典,祭典活動的目的是要懺悔、安慰並祭拜矮黑人的亡魂,而祭典的由來與典故是這樣的 :
從前有一個特別族群,名叫矮黑人族,身高都不到三尺,居住在上坪溪上游的右岸峭壁約三百公尺半山腰的岩洞裡。他們臂力過人且精通巫術,賽夏族人對他們十分畏懼。
矮黑人族能歌善舞,賽夏族在豐年慶典時,會邀請他們一同歡樂,但是山洞在溪流的對岸,溪水湍急且峭壁高聳,必須以箭作為信號,從溪流的這一邊把箭射到對岸去,這時矯捷的矮黑人族就如蜻蜓點水班,飛往賽夏族射箭使者的方向,到了岸上矮黑人會把賽夏族使者把住並且勒住,讓他氣絕身亡,不過隨後而來的矮黑人長老憐憫使者,用芒草束縛在使者全身,一面唸著咒語,一面對天祈禱,使者就慢慢甦醒過來,而賽夏族人也因此更加畏懼矮黑人族。
矮黑人族生性好女色,與賽夏族人一起唱歌跳舞,還趁機調戲婦女。由於矮黑人族會隱身術,婦女即使吃了虧,也苦無證據,祭典後不久發現自己腹部逐漸隆起,才知道已經被玷污了。賽夏族人非常憤怒,但又害怕矮黑人族的強大巫術加上長老的勸阻,只好繼續忍氣吞聲。
後來,有一次賽夏族青年,撞見妹妹遭矮人玷污,而狂怒不已,一心只想著報仇。他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計謀,他趁著太陽要下山時,到矮黑人族必經的獨木橋上,將橋頭由下往上鋸斷一截,然後用泥土將鋸過的痕跡掩蓋住。隔天,矮黑人族在橋上乘涼時,因橋面忽然斷裂,矮黑人族紛紛地掉入谷中喪生了,只有兩位長老達隘與多外,幸運地逃過一劫。
看見自己的族人悉數喪生,又發現是經過設計的殺害,達隘與多外帶著極度憤怒,往東南方逃去,並邊折路旁的山棕葉邊丟下毒咒:『如果你們想和過去一樣和平共處並繼續存活,為我們的矮黑人族舉辦祭典吧!跟過去一樣邀請我們!』
達隘跟多外召集了賽夏族人學習祭歌,最後只有朱姓族人將所有的祭歌學會,達隘與多外就離開了賽夏族部落到東南方的山區去了。

賽夏族童話:海龍女的傳說
關於織布技術的來源,在賽夏族流傳廣泛的傳說故事內容如下 :
從前有一群賽夏族人到山上打獵,在他們上山的時候,有位龍女從海底出現,偷偷地幫他們煮飯,身穿整套的祭儀服裝,頭上還綁著頭飾,她在煮飯的時候被其中一人發現,於是她就表示自己是奉父親命令來煮飯的 ,這群賽夏族人中有一名年青人仍然未婚,長老就做主把他們送作堆,讓他們結婚,婚後不久,這個女人帶著夫家親戚十人回到海底的娘家拜訪,這十位賽夏族人見到新娘娘家屋裡的東西,樣樣具全,連牆上的織布成品更是令人目眩神迷,等所有人回到山上時,便請她傳授織布技巧給部落婦女,龍女一口答應,慢慢的學習織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,就這樣她培養了二代的學徒,但第一代學徒卻有所保留,並沒有把全部的技術傳授給第二代學徒 ,龍女知道後就親自教導第二代學徒,並舉辦一場織布比賽,結果第一代竟然輸給第二代學徒,第一代學徒心有不甘,便開始說龍女的壞話,雙方互相爭吵不休,龍女心想這些忘恩負義的人既然不歡迎她,乾脆回到海底娘家去好了,於是,她只撇下一句話:「我走了之後,你們要學什麼也學不到了!」之後就頭也不回的走了。
返回列表